教育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公平。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快教育現代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面向2035年對我國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擘畫了構建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提出了優先保障、政府主責、補齊短板、改革創新的工作原則,細化了新時代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這是加快推進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行動。
聚焦區域差距,以學校建設標準化為重點推動區域教育均衡協同發展。
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很長一段時期呈梯度發展格局,不同區域財政能力、教育規模和經費支出不同,導致學校軟硬件環境在客觀上存在區域差距。因此,縮小區域教育差距的關鍵是學校標準化建設。一方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標準體系,形成“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共識,重點在學校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師資配置等方面建立明確標準。另一方面,進一步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動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建設、安全防范建設、教學儀器設備、數字化基礎環境、學校班額、教師配備等辦學條件達標。
國家要特別加大對中西部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省級、市級、縣級要分級負責。省級政府要聚焦促進省域內不同地市、縣區之間縮小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市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區域經濟中心作用,資源配置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在縣級層面,要實現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標,落實縣域統籌管理規定,依據國家課程方案配齊配足教師,并實施好教師發展提升規劃!兑庖姟愤強調,通過加強民族地區師資隊伍建設,加大“特崗計劃”、“國培計劃”等項目傾斜力度,推進教育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措施,全面改善民族地區辦學條件,整體提升辦學水平。
聚焦城鄉差距,以教育一體化建設為重點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整體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的基本思維方式。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是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城鄉一體化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年底,我國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2022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5%,資源配置、人員構成和條件設施質量有了巨大提升。
目前,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城鎮擠、鄉村弱的現象仍很普遍!兑庖姟诽岢,要適應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發展。要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制定城鎮義務教育學位配置標準,優先發展鄉村教育。要科學制定城鄉學校布局規劃,進一步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要全面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加強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構建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數字教育資源平臺體系,有效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聚焦校際差距,以師資配置均衡化為重點推動校際辦學質量均衡發展。
師資隊伍是義務教育能否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截至2022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共計1880.36萬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662.94萬人,初中專任教師402.52萬人。能否做好教師資源科學均衡配置,是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名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決定性因素。
《意見》提出系統思考和方略,強調要完善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機制、教師交流辦法,促進集團內或學區內優質均衡。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實施校長教師有序交流輪崗行動計劃,科學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輪崗保障與激勵機制,原則上在同一學校連續任教達到一定年限的校長和優秀骨干教師應優先進行交流輪崗;注重對交流輪崗中表現出色者進行獎勵并與個人職稱掛鉤;等等!兑庖姟愤提出建立新招聘教師見習培養制度、優化師范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等措施,以提升教師隊伍整體質量。
聚焦弱勢群體,以教育關愛制度化和資助精準化為重點保障群體公平發展。
教育公平的最終實現要看不同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關愛制度和學生資助改革發展成就突出,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完善了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基本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當前,正在乘勢而上,向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愿望邁進。
《意見》強調,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保障政策,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教育保障和關愛保護,加強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和隨班就讀工作,全面建立學校困難學生幫扶制度,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通過減免保教費等方式建立健全幼兒資助制度。同時,對符合條件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國家助學金、免除學雜費。對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提供國家助學金、免除學費。要優先將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納入資助范圍,對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予以補助。另外,針對“小眼鏡”、“小胖墩”、學生心理亞健康、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等突出問題,要統籌做好面向學生的其他公共服務。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竟步逃⻊盏呢熑沃黧w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大財政投入,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教育體系建設保障水平。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2016—2018年,中央財政下達全面改薄資金1051.5億元,2019—2020年,中央財政又投入了587億元,5年間帶動地方投入近4000億—5000億元。2022年5月,下達相關轉移支付資金2125億元,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國家還通過師資隊伍建設、辦學條件改善、教育評價改革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有效提升了薄弱地區和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兑庖姟窂娬{,“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始終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實落實政府責任,逐步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優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加大對教育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投入力度,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快實施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將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等等。同時,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支持力度,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提高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水平,整體提升公共教育服務能力。
。ㄗ髡呦抵袊逃茖W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